【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系列报道(四)
前段时间于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以其强传染性瞬间刷屏各位的微博、朋友圈,虽疫情防控检查站立刻被建立,但每天各地都有新增的病例。一时间全国上下形成抗病毒热潮,志愿者、医生纷纷被派去前线,同时糖心Vlog官网临床医学院的学生也积极参与、抵御病毒,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1.道口的“团圆”
我想和爸爸在道口上相遇
年二九的年夜饭爸爸不能来吃了……
年三十的春晚爸爸不能和我一起看了……
年初一的晚饭爸爸回来吃了,一个小时后电话铃声响了,爸爸又出去了……
初二妈妈也去上班了,中午短消息来了,上道口了……
随着疫情的变化,就会有新的任务部署下来,年初三下午,道口前移,妈妈单位坚守S26姚庄道口,爸爸单位坚守G50汾湖道口。我已经好几天没碰到爸爸了,好几天回一次家睡了几个小时又出去了,他除了上道口,还要负责单位行政值班、会议、培训、流调等工作,我知道他很忙。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得知团区委招募志愿者时我就立马报名了。不久接到通知,2月3号S32申嘉湖检查站志愿者,下午4点到12点,我的战线也前移了。我想和爸爸在道口上相遇,因为我想和他一起并肩作战,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和使命,因为想念而想遇见,这一天我遗憾的错过了,爸爸24小时值守在单位。凌晨在我下S32道口的时候,我有了一次遇见,迎面而来的是妈妈的同事们,爸爸的学生,他们穿着战服继续坚守S32,新的一天开始,黎明即将来临……
有了大家才会有小家,我想这就是当代医学生的担当。希望疫情快点好起来!
——19临床医学(1)班 顾昊天
2020年2月4日凌晨2点
2.线上防疫
动员班级同学开展网上宣传工作,利用好朋友圈更新相关知识。每位同学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转发给家人,扩大传播范围。我相信,每位同学的付出,终有回报!
——19临床医学(2)班 陆天洋
3.“大数据”助防控
面对疫情,我从1月28日开始,作为“松江区教育局防控疫情数据日报小组”的志愿者,每天早晨八点半开始收集、分析全区66所中小学近10万名学生当天的基本情况,核实疫区人员、是否自我隔离等情况,为上级部门及时提供了“大数据”保障。
1月29日,我与父母一起参加了小区组织的党员活动,挨家挨户地张贴防疫的宣传资料,虽然是简单的知识宣传,但这样的“小举动”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民众的重视程度,温暖了身处疫情包围的居民。
——18临床医学(1)班 郭玉芊
4.尽所能为社区
接近1月底的时候,新型冠状病毒正处于爬坡期,奉浦街道需要需要防疫志愿者,我就参加了。虽然大部分疫情防控工作是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完成的,我参与并不多,但我力所能及的帮助社区宣传防知识。
——19临床医学(3)班 顾臻
1月29、30日于奉浦街道天鹅湾居委担任防疫志愿者,其中一日上午在社区派发防疫宣传单。
2月1日于奉浦街道弯弯居委会担任防疫志愿者,做宣传工作。
5.小口罩汇诚心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知抗击疫情的艰难险阻,对于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感到非常的敬佩。所以,在大年叁十晚上,在这个阖家欢乐之时,我的内心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决定参加一个由上海大学生发起的向湖北各城市尤其是武汉地区捐赠医用外科口罩的项目,希望能通过这个小小的举动,为身处湖北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们解决燃眉之急。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虽然不能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工作,却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自己的方式为疫区献一份爱心,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当前,大家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
——19临床医学(急救)班 叶天
兔博士认为,我们虽然还是尚未成熟的医学生,能做的事情有限,但是兔博士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便只是像捐口罩、做志愿者、知识科普这样的小事,世界也会因此而不同。疫情无情,但是人有情,口罩是死的,但是捐赠者的赤诚之心能够通过口罩传达给一个又一个受帮助的人。一只口罩或许可以给予前线的医务人员温暖;可以给感染病毒的患者带来希望;可以将各地人们的心连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本就是中华民族长存于历史长河的原因啊!防控疫情,匹夫有责,相信通过你我的努力,一定可以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