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官网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改革进展及发展策略

发布者:临床医学院发布时间:2020-05-26浏览次数:288




本文来源

秦江梅,李思思,林春梅.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改革进展及发展策略[闯].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9):2351-2358.

文请扫描文章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官网:www.chinagp.net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来自中国全科医学学术平台01:56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02-14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针对疫情暴露出的问题与短板连提15个体系、9种机制、4项制度,其中第一项制度就是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科医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此契机下,应抓住机遇,推动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政策落实。本文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实地调研、梳理各地上报的典型案例、利用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总结了近两年我国在全科医生培养、薪酬制度和聘用管理改革方面的进展,针对尚存问题与挑战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政策进展


1.全科医生配置的突破


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的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超过国家目标

上海市: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4名全科医生,到2030年,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5名全科医生,经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占比达到50%以上。

江苏省: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合格的全科医生数达到3.5名。

浙江省: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3~4 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湖北省: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词6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广东省:到2020年,各地级以上市每万名居民拥有3名以上全科医生。2030年,各地级以上市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以上全科医生。

四川省:到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6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2.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突破和创新


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政策上有所突破

上海市:聘任符合条件的社区全科医生任全科医学兼职授课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员或硕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省:聘请基层实践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承担教学任务。

云南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实行全科导师、专科导师、社区导师叁导师制。

福建省、陕西省、青海省:增加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和占比。

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到2020年,基层90%以上的在职在岗执业(助理)医师接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建立个人诚信记录,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违约医学生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管理。

上海市:鼓励医学院校和优秀的全科培训基地参加毕业后教育的国际化认证项目。

广东省:遴选和打造2~3 个对标国际的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基地。

河南省:积极探索助理全科医生在2年培训期间与成人本科教育相对接。


3.全科医生薪酬制度的突破和创新


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科医生薪酬制度方面有所突破

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全科医生工资不低于当地县(区)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

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可以按照当地无收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作总量5倍以内核定。

山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于基层人员薪酬分配,且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

山西省、江苏省、江西省、湖南省、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等:核增绩效工资总量或作为超额绩效工资。

安徽省、江西省:试点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结余资金可部分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奖励。

广东省、安徽省:在培训基地内部分配中,全科医学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不低于医院同类人员平均水平。


4.全科医生聘用管理和职业发展政策突破


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科医生聘用管理和职业发展政策上有所突破


● 湖北省、重庆市:基层高级岗位比例增加到10%。


天津市、福建省:基层医疗机构高级岗位比例提高到15%。


江苏省、海南省、甘肃省:对取得全科医学专业高级职称人员,不受高级岗位比例限制聘用。


贵州省:基层全科医生申报高级职称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取得高级职称后即评即聘。


黑龙江省、江西省:经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或注册全科医师后可提前一年晋升职称。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改革实施进展


1.全科医生数量持续增加,部分地区提前实现国家目标


(1)2018年,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达到30.87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2.22人,其中基层全科医生达到25.40万人,每万人口基层全科医生1.82人。各地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配置情况见图1。(2)2018年,我国全科医生占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为8.6%,各地区情况见图2。




2.注册全科医生的比例快速提升


2018年全国注册全科医学专业的全科医生在全科医生总数中占比为50.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52.4%。各地区情况见图3。



3.各地积极探索全科医生培训培养做法


院校教育:多数医学院校成立全科医学系或全科医学教研室,部分医学院校成立全科医学学院。

毕业后教育: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青海省等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占比已经超过20%;上海市、浙江省实现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向并轨衔接,并探索全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安徽省、山东省、福建省、湖北省、四川省等提高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生活补助标准,吸引医学毕业生报名参加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贫困地区全科人才培养:在国家财政补助的基础上,黑龙江省为“特岗医生”建立省级专项补助,辽宁省财政为“特岗医生”提供了每年4万元补助、广东省财政给予6万元的补助、安徽省加上国家财政补助每年达到7万元。


4.全科医生薪酬制度改革不断完善


提高全科医生收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基层全科医生工资水平超过县级医院医师平均水平;宁夏固原市实现了基层全科医生的收入不低于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同年资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


设立全科医生津贴:安徽省铜陵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基层全科医生津贴每人每月不少于500元。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浙江省、天津市、深圳市、厦门市将不低于70%的签约服务费用于签约团队内部分配,提升全科医生收入水平;江苏省推行了调整和增补体现基层特点的巡诊、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基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行备案管理人员与编内人员同工同酬及签约服务费可用于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的薪酬分配等政策。


深圳市通过公开招聘录用到社区健康中心且取得国家认可的住院医师或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的毕业生,由财政按本科生每人25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30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35万元的标准分5年发放生活补助。



5.编制、聘用与职称突破与创新,增强全科岗位吸引力


安徽省和广东省部分县市完善编制周转池制度,编制和岗位优先保证全科医生;天津市、海南省、湖北省武汉市、四川成都市、甘肃省兰州市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农村地区执业的全科医生实行“县(区)管乡用”,对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助理全科医生实行“乡管村用”或“乡聘乡管村用”。


武汉市、兰州市、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等将基层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控制标准逐步提高到10%,增设的高级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全科医生;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高级职称比例控制在用人单位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以内,副高级职称比例一般控制在10%以内。


江苏省放开对基层全科医学高级人才岗位比例限制,对全科医生高级职称评聘采取倾斜政策。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各地区加快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改革推进步伐,探索机制创新突破,既有成功经验,也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与问题。针对尚存问题与挑战,给出政策建议如下。


1.完善全科医生制度,关注质量、履约和注册


加快多渠道全科医生培养的同时关注全科医生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全科医生队伍中应逐步扩大全科专业住院医师招生和全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5+3”全科人才占比。


从两方面加强全科人才履约:首先,加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督促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做好医学生就业安置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文件和协议及时办理聘用签约、入编入岗、工资核准、起薪时间等工作;其次,建立全科医生社会诚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与惩戒机制,运用行政、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对于违约的全科医生进行约束。


从两方面着手提升全科医生注册率:首先,实行全科医生培训和执业注册政策联动,确保全科医生培训后注册为全科;其次,积极宣传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后加注册政策。


2.推进基层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全科医生薪酬水平


借鉴广东省、海南省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的方法,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总量和水平突破问题,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两个允许”要求,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总量和水平。


●&苍产蝉辫;扩大薪酬来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提供工资保障:①财政部门按照基层与县(区)级公立医院薪酬水平相衔接原则,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补助标准重新核算,提高补助标准;②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并辅以医保报销,制定或完善家庭病床、出诊、家庭巡诊、签约服务、养老服务等价格,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医疗收支结余;③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付费标准和支付渠道,将签约服务费作为新增薪酬经费来源。


●&苍产蝉辫;通过落实全科内部分配设立全科医生津贴政策和签约服务费向家庭医生倾斜政策来提高全科医生薪酬水平。


3.多措并举,增强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


积极探索“县聘乡用”政策,让在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提早吃上“定心丸”,让已经履约的全科医生放心,将国家大力培养的“5+3”全科人才留在县域内。对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助理全科医生实行“乡聘村用”,让其借助乡镇卫生院平台参加城镇职工养老险,解决后顾之忧。


完善编制周转池制度,将全科人才优先纳入编制管理,探索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的对接。


县(区)级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科学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岗位数量,对全科医生高级职称评聘采取倾斜政策,高级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全科医生。


4.发挥好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推进分级诊疗进程


要完善“健康守门人”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制度引导,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比例,完善价格和支付政策,加强政府多部门联动,从制度和资源上引导医疗工作重心下移、卫生资源下沉,同时培育居民对“健康守门人”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和科学合理健康消费理念。

●&苍产蝉辫;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全面提升全科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强调和重视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团队在面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早期发现病例和进行公共健康教育方面的职能,发挥好疫情平战时期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推进分级诊疗进程。


原文链接:丑迟迟辫蝉://尘辫.飞别颈虫颈苍.辩辩.肠辞尘/蝉/顿厂别0苍85驰厂2罢办蹿贰笔2濒0贰顿9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