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Vlog官网

【“十叁五”巡礼】立德树人,需求导向,培养人民满意的健康“守门人”

发布者:临床医学院发布时间:2021-10-21浏览次数:522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糖心Vlog官网第一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总结“十叁五”发展智慧,开局“十四五”,凝聚蓬勃力量,共襄发展之举。


临床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和正确领导下,将党建引领贯穿办学治院全过程,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学院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

一、明确办学定位,服务上海发展人才需求

学院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贴健康中国战略,紧密对接上海市健康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明确以“定位基层,服务上海,辐射全国,放眼国际”为人才培养定位,将思想政治要求列入培养计划,培养热爱医学事业、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及终身学习能力、具备扎实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临床诊治及疾病预防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让学生毕业后成为有温度、有责任、有担当,“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人民满意的健康“守门人”。

举行白袍仪式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累计了培养(含已毕业、在读)“新乡医”1851名,院前急救372名,本科951人(其中上海定向519名),极大改善了上海市现有乡村医生和院前急救的结构和水平,提高上海地区分级诊疗水平。他们当中很多来自五大新城,无形中为未来新城建设培养和储备了大量全科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乡村医生方向)生源区县分布图

临床医学专业(院前急救方向)生源区县分布图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定向)生源区县分布图

二、突出全科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突出全科医学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以“5+3”人才培养为主体,以“3+2”为补充的办学结构。在课程模式上,基于“整合性学习”理念进行两轮器官系统的课程整合。整合附属医院全科医学教学资源,组建了全科医学教学团队,引进海内外优秀师资强化全科特色教育。依托“早社区、早临床、反复临床”系统化构建了叁阶段“叙事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渗透课程内外。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有9名学生参与上海市疾控中心流调志愿服务项目,连续叁届组织学生参加进博会志愿服务工作,用行动生动诠释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


举办临床医学专业首届技能大赛

教学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效果显现。“创新‘3+2’助理全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突出全科特色的早临床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医学导论”获批2020 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线下课程。《叙事医学-医患故事70例》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文汇报》专题报道首届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并被《人民日报》转载。学生首次获评“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

“创新‘3+2’助理全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突出全科特色的早临床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叁、加强学科建设,学术水平取得新提升

2018年,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与研究中心落户我院。中心整合利用上海市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以培养全科人才为目标,构建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校-医院-社区联盟”叁级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确立聚焦全科医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基层常见慢性病防治的研究。

学科建设聚焦各类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血管性疾病防治,形成叁个研究方向:基层代谢性血管慢性疾病预防与疾病管理方向、基层代谢性血管慢性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干预方向、基层代谢性血管慢性疾病危险因素预警干预模型构建。2021年,学院聚焦慢性病代谢性血管疾病防治研究获得地高大项目支持,获批多项课题。围绕基层常见、多发慢性代谢性血管疾病开展临床发病、疾病预防、疾病管理等系列研究,构建“代谢性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研究-预警模型研制--监测、干预”的闭环,最后干预的落脚点在全科医生团队。主持在研国自然2项,赵苗苗博士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STT1基因甲基化异常对二次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李文惠博士的从miRNAs动态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视角探索“‘煨脓长肉’理论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机制的研究”。


    四、整合教育资源,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拥有糖心Vlog官网附属周浦医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附属六院金山分院,拥有上海六院临港院区、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交大附属新华医院等临床教学基地;构建了“学校—医院—社区”联盟体系,组建成立糖心Vlog官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联盟,首批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盟,9家成为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奠定更坚实基础。同时,具有先进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训练条件,如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健康互动实践中心、动物外科实训室和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场地总面积达4300平方米,并配备高端模拟人等先进实训设备,能够充分满足医学理论学习、临床技能训练和国家执业考试要求。引进美国心血管病协会的国际课程,建成了国内首家“美国灾难生命救护基金”培训基地。

本专业还拥有一批高水平师资团队,形成了附属医院教学团队、各学系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叁个层次的临床教学团队,包括全科领军人才、海内外医学名师和附属医院兼职教授等,为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教师教学水平稳步提高,获得第六、七、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个、叁等奖1个,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医学学科组一等奖。

附属周浦医院吴衍老师获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医学学科组一等奖;举办PBL在临床医学院本科整合课程中的应用培训班


五、推进国际合作,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学校通过中英全科医学硕士项目、中比临床医学硕士项目等项目,打造多维国际化育人项目链,实现学分、学位和学历互认,从而培养应用型国际化优秀人才。临床医学专业与比利时列日大学合作开展“中-比医学科学硕士项目”,学生经过六年学习,完成全部课程并达到毕业要求者将获得我校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和列日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21年,5名同学共赴比利时攻读硕士二年级课程。同时,与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院校开展海外游学项目,首届本科生海外游学比例高达54.5%。邀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全科医学系教授、比利时列日大学专家每年到校指导,提高教师教学及科研能力,提升学生医学认知水平。

比利时教授中比周为学生授课授课;游学学生与外教合影

六、开展对口帮扶,助力健康脱贫攻坚

党总支始终把对口支援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从2017年起,连续五年为新疆喀什地区定向免费培养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累计达124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极大改善和提升当地医疗卫生事业水平。2018年,喀什二院正式成为我校附属医院及临床医学专业校外思政育人基地,学院定期组织专家到喀什二院进行教师培训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为将喀什二院建成“南疆医学高地”提供强劲动力。依托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与研究中心平台,实施国家人社部“2019年基层医疗全科医学专家服务项目”。2021年,党员教师张鹏同志作为2021年援疆(喀什)中期轮换第二批专业技术人才远赴喀什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学院荣获市教卫党委系统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奖”、市教委所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集体“记大功”等集体荣誉。


    七、取得成效

学院聚焦基层人才培养,先后获得“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市叁八红旗集体”学院党总支获评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集体荣誉。学院是首批“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上海市“叁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院创建单位。


过去的六年,是临床学院办学实力显着增强、社会声誉迅速提升的六年,也是全院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五年。“十四五”期间,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庆祝建党百年“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把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人民满意的健康“守门人”作为己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需求,谱写学院发展新篇!